资讯

生物多样性:全球铝产业链亟待关注的关键议题

|
2020年05月25日 09:58:00
|
29871 浏览
|
铝产业作为原材料行业,在资源开发、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与自然和生态密切相关。生物多样性保护,铝产业链也责无旁贷。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保护和可持续管理生物多样性,对于缓解气候破坏、保障水和粮食安全乃至预防流行病都有必要。中国是是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铝产业作为原材料行业,在资源开发、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与自然和生态密切相关。生物多样性保护,铝产业链也责无旁贷。作为全球铝业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铝行业更应该在产业与自然和谐共存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全球铝业可持续发展中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特别是在中资企业大力度开发海外铝土矿资源的过程中,更应该关注生物多样性议题,按照国际标准和规则进行运营管理,在展现良好的实践的同时,减少海外经营的风险和供应链风险。

  铝业管理倡议ASI为铝产业链企业提供了这些普遍认同的准则,建议国内相关企业参照实施!

  铝业管理倡议(Aluminium Stewardship Initiative,英文简称ASI)是一个全球性、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的非营利性标准制定和认证组织。其愿景是实现铝对可持续性社会贡献的最大化。使命是认同并协作推动铝的负责任生产、负责任采购和企业治理。ASI认证项目的中心是提供对两个自愿性标准的审核:ASI绩效标准和ASI监管链标准。

  ASI绩效标准对从事铝价值链的实体和设施规定了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可持续性的要求。绩效标准涵盖企业涉及治理、环境、社会三个方面、11章的59个议题的准则。特定供应链活动有适用的绩效标准准则。

  特别的,ASI标准的指出了铝价值链中以下五个关键的影响可持续能力的议题:温室气体的排放、电解槽大修渣及铝渣排放、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原住民权利、材料管理。

  其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准则不仅适用于铝土矿山、氧化铝厂,也适用于原铝冶炼、铝重熔和精炼厂、铝加工企业。

  ASI要求会员公司制定一套可靠的保证和认证体系,减少不符合ASI标准的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ASI标准大范围实施的障碍,从而推进铝价值链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我们将铝业管理倡议ASI标准中对铝产业链生物多样性议题的相关准则及指南传递给大家进行参考。

铝业管理倡议ASI标准

对铝产业链生物多样性议题的

相关准则及指南

  ASI相关生物多样性原则:

  铝价值链实体应该根据风险减缓层级顺序,管理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保护生态系统、居住地和物种。

  本准则适用:ASI会员中的相关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精炼、铝冶炼、铝的重熔/精炼、熔铸、半成品加工、材料转化(生产与加工)企业。

  ASI对铝价值链生物多样性议题的具体要求

  1.生物多样性评估

  实体应评价在其影响区由于土地使用和业务活动所产生生物多样性影响的风险和实际情况。

  理解要点:

  (1)开展风险评估,以识别实体的活动或其影响区内对生物多样性的实质影响。

  ——影响区是指企业实体的关联项目影响、关联设施和累积影响。

  应考虑实体影响关联设施造成影响的能力,尤其是那些主要为支持实体活动而存在的关联设施。

  影响的能力取决于实体和周边地区和/或关联设施业主、运营商或管理方的关系和安排。

  例如,服务实体设施的管道或输电线通道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将取决于其他一些因素,比如这些管线的建设时间、它们的目的,还有多少其他用户。这也包括实体对于流域的依赖性以支持其运营,以及自然环境对企业活动的影响。

  有关企业与运营地流域的相互影响,应确定和假设合理的边界,例如临近、紧挨或通过一些其他的实质联通渠道。

  小型企业在它们直接活动和设施地外,通常不存在“影响区”。

  ——流程需要确定“实质性“风险的,这需要采取控制和行动以保护受威胁的物种和栖息地,并缓减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负面影响。

  (2)实体要有一个规划流程,有助于识别法定保护区的存在,以及受实体运营影响的周边地区中那些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权的区域。

  ——(IBAT)综合生物多样性评估工具,是一个示范性的工具,能用来首先寻找关键的生物多样性地区的位置。它有助于获得最新的、准确的生物多样性信息以支持重要的业务决策。它使用一个中央数据库检索全球公认生物多样性信息,包含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法定保护区。它们包括:

  ——IUCN类别I-IV保护区和海洋保护区I-V

  世界遗产地及世界遗产提名地

  国际拉姆萨尔湿地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区核心区

  高保护价值区

  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由一些组织维护的数据库,例如IUCN’s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提供了濒临灭绝物种的分类、保护状态和分布信息。该项目评价了灭绝风险,并以目录突出了严重濒危、濒危和脆弱的那些动植物。

  ——如适用,应维持一个内部登记册记录有关法定保护地区(例如国家公园和其他法律上指定保护区)的法律和其他要求。登记册应指定人员负责这些要求的合规工作。如对法律限制有疑问,那就要在企业运营和关闭时遵守环境保护法。

  ——当原住民存在于实体影响区之内或附近时,他们应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评价活动。要特别重视他们社区赖以生存的生物多样性或生态系统服务的潜在影响。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制定的Akwe Kon Guidelines准则为如何将传统知识、创新和做法作为评估的一部分加以考虑提供了指导。

  ——注意:如果一个新项目或现有项目的大变化对原住民带来生物多样性重大影响,那么根据准则9.4.可能会触发自主、事先和告知同意的流程。

  (3)新的和现有的设施可开展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价。如果以前没有开展,那么现在要做以达到准则。

  ——当开展影响评估时(参阅准则2.5),他们应提供更详细的研究以识别和评估生物多样性高值区的风险和影响。这可能需要在生物多样性信息有限的地区开展广泛的实地调查工作。应考虑到一些问题,例如噪音对一些物种(比如蝙蝠)的影响,对变迁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如兽肉或濒危物种交易)。;

  ——如果一家运营多时的设施新开展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价,应当认识到按以前设计决策的风险减缓控制和改变机会也许有限。

  (4)这一准则实施的其他指南,请参阅:国际金融公司Performance Standard 6 andGuidance Note 6(绩效标准和指南提示6)-生命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化管理。

  2.生物多样性管理

  a.实体应执行和监控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它含时限目标以应对根据准则8.1找到的实质影响,监控它的有效执行。

  b.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应当按照生物多样性减缓层级顺序协调设计。

  c.所取得的生物多样性成果,应该与利益相关方共享,并公开发布、定期更新。

  理解要点:

  (1)如果根据准则1开展的风险评估反映出生物多样性的实质风险时,那么就需要制定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

  ——对大型新建或扩建项目而言,影响的实质性要通过影响评价加以确定。任何具有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法定保护区,都将是一个实质性的考虑。即使发达的或工业化的地区也可能存在实质的生物多样性风险,比如对特定物种而言。

  ——针对现有运营,应考虑在生物多样性风险和机会背景下的实质影响。公司聚焦点不仅是生态系统,也要考虑监管、财务、声誉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因素。例如,也许存在机会在你企业的影响区内外通过更广泛行动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考虑在新的和现有工厂如何将减缓层级纳入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缓解层级包含一个按照优先程度分为不同等级的生物多样性减缓措施,如下所示:

  ——避免:通过设计或更改现有或拟议中的的作业,以避免潜在的生物多样性负面影响。例如,在可行的情况下,这可以包括不按提议进行项目开发,或者可能将项目迁移到已经退化的地区。

  ——最小化:为现有决策或活动提供替代选项,目的在于减少或限制一项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不良影响

  ——复垦或修复:恢复遭受影响的环境。尤其对矿山而言,它至少是关闭规划的一部分。也应该探索铝土矿开采期渐进式的矿山复垦机会,因为它能带来重要的生物多样性效益(参阅准则8.5)。应采用生态恢复的预防性措施,尤其当预测修复成功作为残余影响估计的一部分。

  ——抵消:采取措施以补偿受影响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补偿措施可以包括直接补偿的行动或资源,例如提供相应保护价值和其他赔偿措施如研究经费、教育基金。如有可能,补偿收益应在影响发生前实现。如果补偿收益需要时间,那么应在影响发生前启动专门的资金补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物多样性抵消政策,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以指导设计、实施和治理生物多样性抵消计划和项目。

  (2)执行记录行动方案,以减轻实质性的生物多样性影响,并建立有时限的目标,不产生净损失并能理想地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效益。无净损失是指在一定地域规模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避免和最小化得以平衡,进行现场修复最终抵消了较大的残余影响。生物多样性的效益包括:

  ——为受到实体活动影响的物种,改善了现有的栖息地或产生了新的栖息地

  ——减少了对物种及其栖息地的威胁

  ——通过确保保护地的未来使用,避免了一个物种及其栖息地的损失。考虑如何将有效的利益相关方磋商流程结合到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评估中。利益相关方可能包括原住民和受影响的社区(包括男女代表)、监管者、民间社团、研究机构以及其他商业和价值链伙伴。

  (3)跟踪计划的执行和有效性。定期评审并根据新的风险信息更新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按照预期目标评价它的进展和成果。

  (4)确保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执行该计划监控它的有效性。考虑有无必要安排长期预算实现积极影响,聘请生物多样性专家和相关资源参与磋商流程监控执行。

  (5)ASI标准要求会员通过公司年报和网站,分享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成果的定期报告。也应考虑如何更直接的与受影响的利益相关方有效沟通讨论进展。

  ——较小型公司,可按要求提供生物多样性结果的信息。

  3.外来物种

  实体应积极预防对外来物种的意外或特意引进,这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理解要点:

  (1)评价外来物种。可根据Global Invasive Species Database全球侵入性物种数据库GISD评价外来物种。数据库的重点放在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侵入性物种,覆盖所有生态系统中从微生物到动植物这一切亚种类别。

  (2)针对公司通过运营活动意外引入的外来物种,评估风险并实施控制。考虑以下几个潜在路径:

  ——运输:船舶压载水会带来水生生物;卡车会通过轮胎泥沙带入杂草。——木制产品:昆虫能进入木材、海运托盘、柳条箱和往来全球各地的包装材料。

  ——观赏植物:花园中的一些观赏植物,能进入野外变成侵入性物种。

  (3)当实体控制地存在外来物种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时,应该识别并实施措施预防外来物种的扩散。

  (4)当实体控制地考虑特意引入外来物种时,必须开展环境影响评估,以证明该物种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4.承诺“禁入”世界遗产地。

  铝土矿开采实体应该:

  a.不在世界遗产地勘探或开发新矿山。

  b.采取一切可能手段,确保在世界遗产地的现有作业以及遗产地附近的现有和未来作业不与遗产地突出的普遍价值不符,不会危及它的完整性。

  理解要点:

  注意:此准则仅适用于在认证范围中确定的从事铝土矿开采的实体。

  这一准则符合ICMM Mining and Protected AreasPosition Statement(2003)国际矿业及金属理事会采矿与保护区立场声明。

  确保实体的方针文件禁止在世界遗产地勘探或开发新矿山。这也可能适用于现有矿山的重大扩建,除非实体已经获得在世界遗产地新的采矿权。但是,4a不适用于常规的扩建、现有矿山租借地的更新或再申请,或者负责采矿许可的政府部门的安排。

  确认是否有任何现有的或计划的运营活动位于或接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网站上所列明的世界遗产地。

  ——“接近”是指采矿活动与世界遗产地通过边境、矿山运输道路或上游水路在地理上相连。

  “突出的普遍价值”是由世界遗产公约确定的,它的字面含义解释如下:

  ——“突出的”:指罕见的、超越了国家界限的、是全球最显著瞩目的的地方。

  ——“普遍的”:具有全球角度的杰出性。世界遗产并不承认只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杰出性。

  ——“价值”: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的文化和/或自然价值。这一价值由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s Operational Guidelines《世界遗产公约运营指南》制定的标准和流程确定。

  在一些情况下,矿山已在当地被认定世界遗产之前运营。在其他情况下,现有的或未来的运营,也许靠近世界遗产。

  在所有情况下,要确保根据准则2.5开展影响评估,并建立控制手段,这样企业活动不会对世界遗产特征造成不良影响。

  5.矿山修复。

  从事铝土矿开采的实体必须:

  a.修复由于采矿活动被干扰或占有的环境,使用最好工艺,取得在闭矿规划过程中与利益相关方达成一致的结果。

  b.提供财务支持,保证足够的资源满足矿山修复和关闭要求。

  理解要点:

  注意:此准则仅适用于从事铝土矿开采的实体。

  修复是指采取手段使得采矿作业后的土地回归到所同意的矿山关闭后用途。

  ——在一些管辖地,法律要求是复原开采地回到开采前的土地使用状态。

  ——在其他地区,土地的最终用途取决于协商流程。商议对方可能是监管部门或与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原住民和当地社区。

  ——在具有重要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地区,目标应是恢复矿区土地使用达到保持这些价值的未来状态。

  关于5(a),最好现有技术包括始于矿山生命周期初期直至结束的措施,跨越设计、开发、运营、关闭及租赁到期。最好技术或许是一个特定地执行修复和关闭活动的最合适方法。至少最佳实践技术应该符合当地、地区和国家立法要求,如适用也应考虑国际标准。矿山复原和关闭的最佳实践技术包括如下:

  渐进式的修复,因为个别采空区或地块已经完成了开采活动,或已退役停产。

  采后土地使用状况,类似开采以前的状态或者与政府监管者和受影响社区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

  针对矿山关闭后的特定地区,应该考虑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

  应该监控开采后地区或现场的处理状况,并将其纳入矿山修复和关闭计划的定期评审。

  可实现的目标和目的为开采地的修复项目提供了重要框架。考虑如下因素:

  相关监管要求

  在规划过程中关键利益相关方的参与

  原住民的权益

  生物多样化信息

  技术限制

  开采前土地使用和生物多样性退化程度

  是否试图减缓或改善

  开采后的土地租约和使用

  纳入到整租地的生物多样性管理

  基础设施、地面沉降和采空后土地使用的残余影响

  尽量减少二次影响

  改善生物多样性的其他机会

  关于5(b),资金提供应该最少符合适用法律。如不存在该法律,提供的资金额应反映在公司会计册上,采用形式包括债券、信用证或其他金融工具,或通过自我保险或担保。也许应由第三方管理该资金机制,尤其在矿山关闭后。

  资金提供并不具有规定的法律或会计意义。它的主要目的是一家公司有必要的资源,并以某种方式反映在公司账册上,以履行他们对于矿山关闭的义务。

  应尽早启动修复成本估算并定期更新。除非适用法律另行规定,关闭成本应基于实际成本的合理估计,包括考虑到当地条件和成本结构。修复和关闭成本估算,应采用可能性或确定性估算方法,以应对所识别的风险和相关控制措施。

  针对铝土矿开采,通常采用渐进式修复。它意味着在矿山运行期就涉及资金的投入。这样,修复和关闭成本估算也应定期更新考虑到渐进式修复的方式。

  下列网站和参考资料,包含矿山修复和关闭的更多信息。

  土地修复,国际矿业与金属理事会(2017)

  矿山修复,采矿业领先实践可持续开发项目,澳大利亚政府(2016)

  澳大利亚矿采矿业的矿山修复,(2016)澳大利亚矿业理事会(2016)

  可持续铝土矿开采报告,国际铝业协会(2018)

  ICMM综合矿山关闭规划,国际矿业与金属理事会

  看完ASI上述标准和指南,请自我评估下:

  你们已经评估了企业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风险了吗?

  你是否知道在你们的“影响区”存在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或受运营活动威胁的物种?

  当存在实质性风险时,你们是否有文件化的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而且正在实施?

  你们考虑过由于业务活动意外引入外来物种的风险吗?

  对矿业公司而言,你们在世界遗产地内或附近运营作业吗?

  对矿业公司而言,你们是否开展矿区的修复,使用最好技术,并建立与关键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协商机制?

  对矿业公司而言,你们是否为矿山修复和关闭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的文章,版权均属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