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贸易摩擦对铝产业影响分析

|
2018年04月03日 09:07:00
|
26654 浏览
|
分析贸易摩擦对铝产业影响分析

  铝产品出口占比相对稳定

  集中于越美两国

  受出口退税政策影响,我国出口铝产品以铝材为主,具体可以分为未锻轧铝、铝材(包括铝板、铝带、铝型材、铝箔等,以半成品为主)、铝金属制品和其他。2017年我国出口铝材479万吨,同比增加4.5%。对应出口FOB均价2805.8美元/吨,对LME现货价平均溢价1200美元/吨,平均溢价率为74%。

  近年来,我国铝材出口量随着原铝产能的扩张快速增长,且增长趋势基本一致,2017年,我国铝材出口量是2011年的两倍以上,达到479万吨,出口额达139亿美元。自2012年以来,铝材出口量始终占原铝产量13%~15%,占比相对稳定。

  我国出口铝材主要包括铝板带、铝条杆型材和铝箔。其中铝板带约占出口总量的40%,铝条杆型材占30%,铝箔占25%,其余品种总计占5%。从历史角度看,这一分配比例基本保持稳定,但进入2017年来,铝板带占比提高至近50%,铝型材份额明显降低。

  地区结构集中,美、越两国占比较高。我国出口铝材占国际贸易市场份额逐年加大,当前已超过50%。2016年,我国铝材18%出口至北美地区,10%出口至欧洲,37%出口至东亚与东南亚地区。分国家看,2016年我国出口铝材的两大主要目的地为越南和美国,分别占出口总量的14.6%和13.6%,出口量前15的国家占出口总体的66%,地区出口结构较为集中。

  从分产品出口地结构上看,各类型铝材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各不相同。从2016年来看,铝条杆型材的最重要出口目的地为越南,2016年,我国总计向越南出口铝条杆型材51万吨,是第二名菲律宾出口量的10倍;美国、韩国是我国出口铝板带的主要目的地,2016年我国向美国出口铝板带36万吨,向韩国出口11万吨;美国和印度是我国出口铝箔的主要目的地,2016年我国向美国出口铝箔16.8万吨,向印度出口12.7万吨。总体来看,三类主要铝材的出口目的地均较集中。

  国内外氧化铝价格比较

  行业决定要素:政策+价差+产品

  我国铝及其制品出口总体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的起步阶段(2008年以前),特点是价格的波动和出口量的缓慢增加;金融危机后的快速回升阶段(2009~2010年),主要特点是价格伴随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回升,以及出口量的快速增长;金融危机后的稳步扩张阶段(2011~2015年),主要特点是价格的维持平稳,量伴随铝需求量的稳步上升;以及近期的价跌量平阶段(2016年初至今),进入2017年,我国铝及其制品出口均价呈加速下跌态势,出口量则相对平稳。

  究其原因,除受到宏观经济走势,大宗商品供需影响外,我国铝材出口主要受到政策、成本、产品结构及附加值三方面影响,分析三个因素的变化有助于理解我国铝材出口市场的历史原因和预测未来走势。

  受出口政策影响,我国铝及其制品出口以铝材为主。2005年我国取消了未锻轧铝8%的出口退税并于2016年上调其出口关税至15%。2008年,为了提振铝材出口信心,我国恢复了铝材出口退税并上调其税率至13%。引发了铝材出口市场的第一轮快速增长,2008~2009年,我国铝材出口占比显著上升至60%。

  当前,我国除铝箔外的铝材几乎均享有13%的出口增值税退税,所有铝箔产品均享有15%的出口增值税退税,且均不征收出口关税。优惠的出口政策是长期支撑我国铝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鉴于目前铝制品行业面临去库存压力,且出口净盈利在10%以内,出口退税取消后基本处于无盈利状态,预计短期内退税政策将得以持续。

  同时,作为我国遭受贸易调查和惩罚最集中的品种,铝材出口受到海外反倾销政策的影响较大。2015年以来,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对华铝材启动贸易调查和作出贸易惩罚的频率显著增加,且覆盖产品类型变广。从历史上看,美国2011年对华铝型材作出反倾销措施和2017年发起对华铝箔贸易调查时,我国产品在当地进口市场份额均超过了65%,对短期内我国对目标国家的铝材出口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2011年反倾销直接造成中美铝材出口量下降38%。

  我国铝材出口量与铝材产量保持同步增长。2011年以来,月度铝材出口量与产量比例在7%~10%之间震荡,其变化受境内外价差影响较大,进而从成本上影响到铝材出口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竞争力。

  我国铝材生产成本由原铝成本和铝材加工费用共同决定,以往加工费居次要位置且变化不大,所以对于我国一些同时具备上下游生产能力的企业来说,铝材生产成本主要由原铝生产成本决定。而最近两年受到国内煤价持续上涨影响,成本优势有所缩窄。

  产品结构及附加值对铝材的价格稳定性和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着决定性影响。在人民币贬值过程中,铝材价格出现一定下降。分品种来看,各类铝材价格的区间及其价格变化趋势均有所不同。通过观察出口铝材人民币价对SHFE现货价的溢价,可以发现2017年以来,铝型材出口价格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产品自身价值的快速下滑,附加值越高的产品,价格敏感性越低,波动越小。

  铝板带材方面,从我国对美国的出口数据来看,我国直接出口的铝板带附加值较低。2016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铝板带数量占其铝板带进口总量的38%,在当年进口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中,来自中国的铝板带进口CIF均价最低,仅2265美元/吨,较美国当年进口铝板带总体CIF均价2730美元/吨,低18%。2016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铝箔占到其当年铝箔进口总量的66%,在前五大进口国中,中国铝箔价格低,仅为加拿大、奥地利的一半。

  铝型材方面,2016年,美国自我国直接进口的铝型材仅占进口总量的3%,均价为4794美元/吨,高于3944美元/吨的平均水平。但考虑到我国向越南出口的大量铝型材经过转口再次进入美国市场的情况,美国从越南进口的铝型材均价仅为2943美元/吨,较均价低1000美元/吨,虽然不能确定其中中国产品的比例,但是可以肯定,经过转口贸易以后中国产品仍处于低价格区域。

  日本也是我国铝及其制品输出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从日本的进口数据来看,2016年,其从中国进口铝型材和铝板带的量占当年进口总量均不超过15%。对于这两项,中国产品均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而日本进口铝箔中超过75%来自中国,进口中国铝箔的平均海关价格不到进口韩国产品的一半,仅为进口美国产品的1/7,基本占据低端市场。

  反倾销力度加剧

  短期出口或受到一定影响

  2018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推行钢铝税新政,计划对进口钢铁全面课征25%的关税,并对进口铝材全面课征10%的税。历史上,2011年4月,美国开始对我国进口铝型材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我国向美铝条杆型材的输出基本停滞。该举措还导致中国2011年向美铝材出口总量较2010年同比下降38%,直到2013年,起我国对美铝材才总体恢复增长态势。而近期的一系列举措旨在维持对我国铝型材的高压。

  2009年以来,以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出口铝产品不断发动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主要针对铝挤压材、铝制车轮等产品。2015年以来,参与对华铝材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国家数量增多,覆盖产品类型也变广。其中主要的事件包括:2015年,印度启动对华铝箔反倾销调查,并于2017年3月作出终裁,建议对中国涉案产品征收月作出终裁,建议对中国涉案产品征收0.69美元~1.63美元/千克的反倾销税。截至2016年底,印度是我国对外出口铝箔第二大国,对印度出口铝箔占我国当年铝箔出口总量的12%。反倾销税的实行,将对我国出口印度铝箔最终价格有27%~62%不等的提升,料将显著削弱我国产品目前的价格优势与市场份额。

  美国钢铝税新政对中国铝型材保持高压。2015年,美国对我国铝型材复审裁定33.28%的普遍倾销幅度,2016年底,裁定9家涉案企业适用86.01%的高反倾销单独税率,2017年又于产业损害调查复审中裁定维持对华铝型材的现行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

  同时,2017年以来,韩国和巴西也加入了对华铝产品实行反倾销调查的队列,且产品类型进一步覆盖到了铝制预涂感光板、铝制炊具、铝合金轮毂等制品。

  2016年8月,澳大利亚对进口马来西亚和越南铝材启动双反调查,于2016年10月作出初裁,并于2017年6月作出终裁,其中,对East Asia Aluminum Company、Mien Hua Precision Mechanical等在越中资企业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反倾销幅度认定,涉及铝条杆型材、铝板带和铝箔等多类产品,影响幅度可能在1万吨左右。

  从历史来看,历次反倾销与反补贴政策对于我国对目标国的出口量与份额都造成较大影响,平均在30%以上。短期来看,本轮反倾销力度加大涉及地区广、产品范围大,预计影响直接出口铝板带材约36万吨左右,含转口贸易总影响量约50万吨,涉及金额15亿美元,预计将对2018~2019年铝材出口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考虑到目前全球铝短缺局面难以短期缓解,以及直接对美出口铝板带材下游以汽车板为主,占总进口量比较较高(40%以上),预计出口量与出口金额影响幅度相对有限。

  电力成本上升+价差收窄

  低端铝材优势下降

  我国铝材生产成本由原铝成本和铝材加工费用共同决定,其中加工费居次要位置且变化不大,所以,对于我国一些同时具备上下游生产能力的企业来说,铝材生产成本主要由原铝生产成本决定。而我国原铝生产成本具有结构性劣势,难以长期支撑低价格。具体来看,我国原铝生产成本具有如下特点。

  据彭博数据,2017年铝企使用网电成本比使用自备电平均高出2700元/吨(或400美元/吨)。使用自备电的中国铝企电力成本仅占其现金成本的31%,而使用网电的企业则占到5%。对应的,使用自备电的铝企2017年生产原铝平均有3115元/吨的毛利,而使用网电的企业几乎没有盈利空间。

  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中国铝企生产每吨电解铝的能耗仅为1.36万千瓦时,在全世界范围内属于最优水平,主要由于国内产能较新。

  电力费用占电解铝生产成本的35%~40%。目前中国仍有30%的电解铝通过网电生产,而中国使用网电的铝企电力成本在全世界最高,使用自备电的铝企较欧美平均而言略有优势,但与中东地区相比仍具有相当的差距。据俄罗斯铝业测算,中国铝企每生产1吨电解铝的网电成本在900美元左右,占当前LME价格的50%,而加拿大和海湾地区国家该项成本或低于350美元。另外,中国铝企自备电先前的价格优势来自于廉价的煤炭,2016年,在煤炭去产能的推动下,煤价大幅上升,显著推高了自备电原材料成本。

  煤炭涨价预计进一步推升电力成本。在煤炭去产能和推动环保事业的双重压力下,能源成本上升将成为趋势。目前,我国电解铝生产仅有水电和火电两种电力来源,水电平均上网价格在0.2元/千瓦时,和目前自备火电0.3元/千瓦时的价格相比具备明显优势,但占比较低仅为10%。海外其他地区,水电是主流,具备环保、高效和能源的可持续性。

  我国消费的氧化铝中90%以上为自产,不到10%为进口。国内市场方面,本土氧化铝与进口氧化铝价格差异不大,青岛港澳大利亚进口一级氧化铝价格平均比国内一级氧化铝仅高出100元~200元/吨。而比较2010~2015年我国国内氧化铝价格与世界主要铝企氧化铝销售价格,可发现国内氧化铝价格,高于美铝和俄铝平均氧化铝售价60美元~100美元/吨。

  铝土矿方面,当前我国45%铝土矿通过进口获得,但进口均价较国内市场均价仅高出15美元/吨,按每5吨铝土矿生产1吨电解铝粗略计算,每吨电解铝的原材料成本增加了75美元/吨。

  总体来看,中国铝生产具备规模效应,在单位能耗上具备优势,但是能源价格上升和环保压力将进一步提升生产成本。而中东、加拿大的铝企因成本结构的优势,可保持自身成本稳定并受益于中国产品价格优势的减弱。

  由于能源成本上升,中国原铝生产成本优势有所减弱。近年来,随着我国原铝产量的不断增加,境内外铝价的变化趋势愈发趋同。长期来看,SHFE和LME价差难以持续维持较高水平,大规模出口套利的窗口时间有限。

  考虑到汇率下降与能源成本提升均会导致国内出口铝材产品的优势下降,在汇率6.5,能源成本上升10%的情况下,加工费在755美元/吨以上的产品具备可靠盈利能力与出口优势,高端出口产品优先受益。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的文章,版权均属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