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厉以宁:铝加工产业亟须优化市场面向西北

|
2018年02月02日 08:49:00
|
21563 浏览
|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认为,有色金属行业里面走混合所有制这样的一条路径是行得通的。

  由《打造西北绿色新型铝加工产业基地战略研究》课题组主办的西北绿色新型铝加工产业发展座谈会日前在北京大学召开。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认为,有色金属行业里面走混合所有制这样的一条路径是行得通的。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铝材生产与消费大国,整体占比均超过一半。与此同时,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铝加工业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供需失衡,产业集中度低,消费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及同质化竞争,设备综合技术水平较低,能源消耗污染大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成为迫切需要铝加工业进行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的一个新形势下需要的一个重点的任务。

  规划项目负责人与报告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副主任李金波表示,在“一带一路”以及我国铝产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新形势下,综合考虑资源与能源经济优势,在西北打造“绿色新型铝加工基地”有利于实现嘉峪关、兰州以及巩义三地铝加工产业的梯度转移,同时利用废铝回收技术实现循环经济与铝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大提升产业、产品竞争力,实现西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同时,对建设“绿色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厉以宁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释:第一,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有色金属行业里面走混合所有制这样的一条路径是行得通的,这是当前国企改革中很重要的补充。既有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经验在东北,华北和南方地区比较多,没有看到西北地区的大规模改革,基地的建设有助于积累混改的经验;第二,清洁能源问题。西北绿色新型铝加工产业发展是一种新模式,拿地图一看便知,其面向的口子主要是朝西的,而不是朝东,越朝西,清洁能源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影响也就越大;第三,“一带一路”的长效化机制。厉以宁认为,建立“一带一路”长效化机制得有产品,资源与人力作为支撑,这都是基地建设所具备的。所以,在市场口子向西,而且由东面提供资源的背景下,基地建设这个中间环节就变得很重要;第四,厉以宁重点强调了新旧发展模式的转换问题,其认为旧的发展模式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会想法子提高企业利润和得到更多的订单等,想法子生存下去。打造西北绿色新型铝加工产业基地,贯彻了中央关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精神,因为企业不改就要垮,不改不变将来也没前途,不是被兼并就是破产,这个思想很重要,旧的发展模式不会自动退出,而新的增长模式的特点就是追求经济增长的高质量与高效率。铝行业为什么一直在亏,原因就在于效率和产品创新的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这也就是绿色新型铝加工基地建设的模式可以称之为新模式的原因。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的文章,版权均属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