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严弟勇:一带一路大势下的有色行业国际产能合作前景

|
2016年11月02日 11:48:50
|
10596 浏览
|
【铝博士网】2016年中国有色金属报告会当地时间11月1日上午在英国伦敦隆重召开。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副总经理严弟勇在会上做专题报告,畅谈一带一路大趋势下的国际产能合作前景。

  2016年中国有色金属报告会当地时间11月1日上午在英国伦敦隆重召开。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副总经理严弟勇在会上做专题报告,畅谈一带一路大趋势下的国际产能合作前景。

  一、中国有色集团国际化经营概况

  中国有色集团全称是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3年,主业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建筑工程、相关贸易及服务,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比较早且在境外投资合作较多的企业之一,位列2016年“世界500强”第386位,“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第34位,曾获得“感动非洲的十大中国企业”等荣誉。中国有色集团的业务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近3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机构或有投资项目,产品涉及40余个有色金属品种,境外重有色金属资源量超过2000万吨(金属量),在境外投产了7座矿山、7座冶炼厂和1个经济贸易合作区。2015年底,中国有色集团资产总额1255.35亿元,其中海外资产总额372.92亿元,占比3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08.66亿元,其中海外营业收入478.49亿元,占比28%;有色金属产品产量156.31万吨,其中海外有色金属产品产量38.27万吨,占比24.49%;拥有各级境外出资企业83家,占全级次268家出资企业的31%;境外出资企业员工近2万人,其中外籍员工1.5万人。

  中国有色集团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外向型经营特点:

  一是以境外资源项目为切入点,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向纵深方向拓展。我们从独立分散的个别境外资源项目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周边国家拓展。在中南部非洲,我们探索出了“赞比亚开发模式”,陆续建成了谦比希铜矿、卢安夏铜矿、姆瓦巴希铜矿、谦比希粗铜冶炼厂、谦比希湿法冶炼厂、穆利亚希湿法冶炼厂等项目,成为赞比亚最大的中资企业,并进一步拓展至刚果(金)等赞比亚周边国家。依托这些资源项目,我们投资建设了中国在非洲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有色行业和相关产业搭建了一个“集群式走出去”的平台。在缅甸,我们投资的达贡山镍矿是与东盟国家产能合作的典型代表,是中缅矿业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之一,有力推动了中国镍铁冶炼产能“走出去”,并推动了中国冶金装备的自主创新。在蒙古,我们通过“以工程换资源”的方式,成功开发了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将中国的工程技术和采选工艺引进蒙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誉为“中蒙合作的典范”。

  二是以境外工程承包带动中国装备和技术“走出去”。公司下属的工程公司多次入选“全球最大225家工程承包商(ENR)”、“全球设计公司200强”,境外工程业务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0多个国家,有力拉动了中国技术和设备的输出。在中东地区,我们为伊朗生产出了第一批氧化铝。在东南亚地区,我们承建的越南生权铜项目结束了越南不产电解铜的历史。在中亚地区,我们承建的哈萨克斯坦电解铝厂结束了哈萨克斯坦不产电解铝的历史。在南亚地区,我们承建的印度铅冶炼项目标志着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铅冶炼技术第一次成功迈出国门。

  三是以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为后盾,为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有力支撑。我们是世界第三的制铝设备供应商、亚洲最大的红土镍矿回转窑和炼铁大中型混合机供应商,以及中国唯一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隔膜泵专业制造商。公司目前已拥有两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3个国家级创新单位、24个省级研发平台、3个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项国际标准、1212项专利、49项国家级科技奖励,跻身“国家创新型企业”行列。装备制造和科技创新领域的独特优势,为中国有色集团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强力支撑。

  四是以境外资本运作助推国际产能合作提档升级。境外并购和板块上市是公司从产品输出到产业输出、再到资本输出的成功实践。2009年,我们抓住全球金融危机的时机,低成本收购了赞比亚卢安夏铜矿。此后,我们陆续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等矿业资本发达的国家收购了一些境外上市公司的股权,借此控制了阿尔及利亚、塔吉克斯坦的一批优质资源。2012年,公司对在赞比亚的四家生产企业进行重组,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第一支在香港上市的非洲概念股,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境外产能合作不断升级。

  二、“一带一路”大势下国际产能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2013年9月至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即我们常说的“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将在全球范围内为参与其中的各个国家带来重大商机。

  一方面,“一带一路”市场扩容潜力十分巨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上升期,总人口约44亿,约占全球63%;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潜力巨大: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995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8.2亿美元,工程承包营业额达到692.6亿美元。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强的资源互补性。众所周知,北亚、中亚、东南亚以及非洲各国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在传统资源项目上的合作潜力很大。此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将为双边的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工程服务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目前,“一带一路”在国际上受到了热烈广泛的响应,中国与30多个国家签订了“一带一路”共建谅解备忘录,而且一些主要的“一带一路”架构已经开始搭建,例如中蒙俄的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都在商议推进,有的已经进入到建设阶段。中国政府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将继续出台相关措施和方案,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一带一路”联通全球60多个国家,布局之广、范围之大前所未有。在这个宏大的背景下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企业所面对的风险与挑战不容忽视:

  一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当今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不少地区处于动荡变化之中,种族、宗教、文化带来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一带一路”经过区域部分国家的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反恐斗争和维护稳定的任务艰巨,一些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对企业人员和财产(如油气管道、电力线路、电信设施等)造成的威胁不可轻视。

  另一方面,存在市场环境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部分国家政局不稳、法律制度不健全、经济状况欠佳、工业和基础设施配套能力较弱,金融和外汇系统存在诸多限制。此外,各国制度和法律差异较大,发展和开放程度不同。这些问题将对企业的项目管理、风险识别、成本控制、融资汇兑、技术标准等方面带来障碍,一定程度上对国际产能合作形成制约。

  三、从企业的角度看国际产能合作的路径选择

  一是探索适合自身的国际产能合作切入点。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认真探索适合自己的国际产能合作的切入点和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中国有色集团在这方面的做法是:我们将主要精力投放到中南部非洲和中国周边国家,因为我们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及人文情况较为熟悉,而且这些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大多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薄弱、工业体系不完整、先进产能匮乏,是实施装备和产能“走出去”的理想目标区域。总之,企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擅长的领域,选择那些“能干、会干、干得好”的项目,有的放矢地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二是抢抓行业周期性调整机遇,化危为“机”。近年来,受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的低迷影响,全球矿业陷入深度调整,有色金属价格持续走低。我们应该将抓住有色行业周期性调整的时机,寻找低成本并购重组和资本市场运作的机会,在国际市场上整合资源,为进一步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拓展空间。

  三是依托境外合作区,能够有效降低国际产能合作门槛,发现更多商机。目前,中国有色集团已在赞比亚建设了赞中经贸合作区,初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属矿冶为主,加工、机械、建材等配套产业为辅的产业集群,得到了赞比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很多非洲国家的高度关注。结合境外合作区的经营实践,下面我就境外产能合作集群区对于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作用,稍微展开谈一谈我们的切身体会:

  1、境外产能合作集群区,是中国优势装备进入世界市场的重要平台。合作区内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技术的大规模集中应用,全方位、大规模、立体化地呈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同时,区内企业的平稳运行和经营也带动了配套厂商的持续发展。合作区的示范作用,提升了中国装备的国际市场定位,技术标准获得项目所在国的认可,促进了装备制造企业深入拓展新兴市场。

  2、境外产能合作集群区,是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点。公司境外投资项目全面实现达产达标,其中一个关键是能够在国际化条件下实现装备、技术等资源的全球配置和整合,针对特殊工况,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依托境外产能集群,有效降低了装备、设备进入东道国的贸易和技术壁垒,为中国装备企业紧密贴合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创新,转变装备制造企业的经营观念和创新模式,实现从通用型向专用型的转变等方面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3、境外产能合作集群区,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开辟了发展空间。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关键战略转型期,无法有效提供与产品紧密相联的增值性服务,是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的短板。境外产能合作区,为生产性服务业的走出去,到国外生根、发育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规模经济基础和稳定持续的市场需求。境外产能合作集群区的孵化作用,将对国际投资经贸合作的宽领域、多层次、新格局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4、境外产能合作集群区,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品牌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国内装备制造企业以自身的成套和总装能力走进了国际市场,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从事贴牌加工,不掌握核心技术、不了解用户从事低端生产的被动局面。发挥合作区的示范、引领和培育作用,能够使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品牌建设获得坚实的基础,赢得区域市场的良好口碑。

  四、从企业的角度看国际产能合作的保障机制

  一是“走出去”的企业应牢记使命与责任。作为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必须确立“履行社会责任也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开发境外资源和履行社会责任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应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投资回报与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重大关系,用共享发展成果的事实消除疑惑、增进互信、构建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是“走出去”的企业应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适应“走出去”的需要,企业应不断调整、充实、完善境外人才的梯次、专业和结构,打造一支既熟悉矿业运营管理,又精通法律、财税、商务等国际化运作的管理团队,培养一批吃苦耐劳、技能过硬的生产建设队伍。要积极推行“本地化”管理,尤其是加强与工会的沟通,思想上不树对立面,发挥好工会“协调关系、沟通信息、解决矛盾”的积极作用。

  三是“走出去”的企业应广交朋友、建立互信。在国际产能合作中,应秉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不断传递善意,最大限度地避免冲突,与当地政府和民众建立友谊和互信,有了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才能顺利推进,而且能有效降低境外投资运营的风险,大大增加在当地继续获取新项目的机会。

  四是“走出去”的企业应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走出去”充满着风险和挑战。“主动出击”绝不是“盲目出击”,而是根据自身优势,优化产能合作的地域选择、业务选择、对象选择,在“熟悉的地方,干有把握的事”。说到底,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就是在战略层面要自信自觉,在战术层面要自知自量。既要敢吃螃蟹、勇于尝试,又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综上,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中国有色企业只有走出国门,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明确自身定位,看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才有奋发前进的动力。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的“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大势下,中国有色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这条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国际产能合作永远在路上,这是一个不断“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过程。没有“走出去”,就抓不住国际合作的宝贵机遇;没有“走进去”,企业最终还得“走回来”;只有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真正“走上去”,走到国际产能合作的前沿上去,中国有色企业才能做优做强做久。

  我们坚信,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感召和带动下,有色行业的国际产能合作一定会迎来欣欣向荣的前景!衷心希望与各界同仁一道,为推动有色行业的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全球资源产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铝加工微信.png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的文章,版权均属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
Baidu
map